黄酒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黄酒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【新闻】徐能海同志在全省种植业工作会上的讲话三尖杉

发布时间:2020-10-19 07:54:17 阅读: 来源:黄酒厂家

徐能海同志在全省种植业工作会上的讲话

全国讯:同志们:

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,总结回顾2011年种植业工作,按照全省农业工作会议要求,研究加快种植业发展、推进农业强省建设问题,安排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。

一、抗灾夺丰收,2011年种植业工作成效显著

2011年,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,全省农业部门立足抗灾夺丰收,经受了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,粮食增产、农民增收再创佳绩。

1、粮食首次实现“八年增”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183万亩,比上年扩大80.6万亩;亩产386.3公斤,提高6.8公斤;总产477.7亿斤,增加14.5亿斤,实现了总产“八年增”、单产创新高。和往年相比,这次增产既靠面积,更靠单产,单产贡献率达到58%,是近五年最高的一年,增长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。

2、油菜连续16年保持全国第一。受冬春冻害和三季连旱影响,油菜面积1712万亩,减少27.5万亩;总产220.4万吨,减产12.2万吨。由于品牌创建推进有力、良种普及和临时收储价稳步提高,油菜籽产值再次突破了100亿元大关,比上年增加13亿元。据农业部最新统计,我省继续保持了油菜第一大省的地位。加上花生、芝麻等作物,预计全年油料产量300万吨。

3、棉花发展势头总体平稳。全省棉花面积733万亩,扩大12.9万亩;总产52.6万吨,增产5.4万吨。棉花价格受国内外市场影响较大,预计近几年棉价还将继续波动,生产上还需科学引导,合理布局。

4、果茶提质增效亮点纷呈。实现了面积、产量、质量和效益“四提升”。全省水果总产442万吨,增产5万吨;茶叶总产16.6万吨,增产2.6万吨。春茶继续保持旺盛的市场需求,销价高位上扬,涨幅超过20%;温州蜜柑每公斤售价1.95元,是行情最好的一年。预计果茶桑药产值167亿元,比上年增加10亿元。

5、“菜蓝子”供应量足质优价稳。全年蔬菜面积1550万亩,增加18.7万亩;产量3180万吨,增产154.3万吨。西甜瓜面积58万亩,增加1.6万亩;产量346万吨,增加4.6万吨。食用菌面积49万亩,增加24万亩;产量24万吨,增加1.5万吨。据农业部抽查,我省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总体居全国前列。从价格监测看,全省蔬菜产地价格稳定,生产规模扩大,预计产值756亿元,比上年增加10亿元左右。

6、种植业效益稳步提升。初步统计,全省种植业总产值2400亿元,增加值1450亿元。剔除成本上涨因素,预计种植业为全省农民人平增收220元以上,粮食生产在增收中稳挑大梁。

2011年种植业工作取得的成绩,得益于全省上下共同努力,切实转变发展方式,着力提高抗灾能力,全方位推进产业升级,展现了很多亮点。

一是应对灾害积极主动。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,我省重农抓粮氛围更加浓厚,抗灾夺丰收工作更加主动。按照省政府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,各地切实将面积落实作为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重要内容,全力加强领导,周密制定方案,狠抓政策落实,加大资金投入,为抗灾夺丰收提供了坚强的保障。针对特大灾情,李鸿忠书记、王国生省长等省领导密集深入主产市县,靠前指挥,果断决策,提出了“高价买粮”的要求,先后调度和下拨救灾资金2.9亿元,支持地方抗灾救灾。祝金水等厅领导深入灾区调研指导,省厅适时启动应急响应,紧急下发技术意见,全力帮助地方恢复生产。各级农业部门强化措施、科学抗灾,积极采取大调水、大育秧、大作业措施,千方百计抗灾保面积、服务攻单产,坚决打赢了抗旱保春播促春管夺丰收的硬仗,为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近几年,农业灾害多发频发,对粮食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;但由于见事早、反应快、措施实,把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;面临六十年不遇的旱灾,我们的抗灾意识、抗灾能力更是得到了检验、见到了实效,赢得了中央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。

二是高产创建全面推进。按照农业部要求,我省坚持将高产创建作为重点工作紧抓不懈,作为品牌倾力打造,努力争取领导、扩大规模、提升质量,为农业增产、粮食丰收发挥了积极作用。全省共争取高产创建和标准园创建资金9820万元,比上年增加2870万元;共举办粮棉油万亩示范片436个、标准园22个,分别比上年增加109个和11个,实现了所有县市区全覆盖。2011年高产创建最大亮点在于整建制创建深入推进,监利、枣阳整县推进做到了乡乡都有示范片、村村都有示范田。监利县落实部级万亩示范片20个、省县级示范片17个;枣阳市建立部级示范片40个,示范面积47万亩。每个示范片统一品种、统一配方施肥、统一病虫综防、统一机整机收、统一订单生产,做到了技术集成到位、指导服务到位,推动两县粮食单产再创历史新高。经农业部门和统计部门测产验收,枣阳市小麦亩产492.4公斤、水稻682公斤,分别比上年增长11.2%和6.6%;玉米第一年开展高产创建,亩产就达到556.5公斤,比全市平均高36.4%。监利县示范片水稻亩产比全县平均高45-60公斤,带动全县亩产提高16.8公斤。8月30日,全省粮食高产创建暨秋冬播生产现场会在监利召开,赵斌副省长亲自任水稻示范片指挥长,对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。襄州、随县、仙桃等23个整乡推进县也多方筹资金,全力创高产。随县唐县镇马铃薯示范片经农业部专家现场实收,亩产鲜薯3520.7公斤,再创大面积高产纪录。高产创建,已经成为领导重农抓农的平台、部门技术集成的展台和群众科技增产的擂台,成为种植业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力。

三是品牌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。大力推进产业开发,全面实施品牌战略,以产业育品牌,以品牌拓市场,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快,精深加工蓬勃发展,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,生产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。2011年,我省以种植业为主的夷陵、老河口和仙桃三个产业化示范园区加工产值有望过百亿元,糙米卷、米汁、乌龙茶、红茶、茶微粉等附加值高的产品种类不断增多,新的效益模式正在引领种植业的发展。到2011年全省种植业产品有“国宝”、“福娃”、“土老憨”、“采花”、“萧氏”等10多个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,“隆中”、“仙仙”、“梅子贡”等60多个品牌获湖北著名商标,“九龙仙米”、“武当红泡菜”、“宜昌蜜桔”、“秭归脐橙”等120多个产品获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,“瓦苍大米”、“宜都蜜柑”、“鹤峰绿茶”、“房县香菇”等20多个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。国宝、福娃、洪森、中汇莲花、润珠、德安府等大米品牌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,特别在南方市场深受青睐。“宜昌蜜桔”、“汉水砂梨”等优质水果享誉南北市场。经过省市县共同努力,种植业品牌培育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,不论是质、还是量都取得了新的突破。

四是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。坚持农资主推制度,推进杂交稻种子工程建设,全省粮棉油主推品种覆盖率达到53.6%,比上年提高3.4个百分点;杂交稻制种面积恢复到7.7万亩,增加1万亩,生产种子1280万公斤,增加382万公斤。大规模开展测土配方施肥,全省应用面积首次突破9000万亩次,化肥利用率提高1.6个百分点;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规模,秸秆还田、有机肥、绿肥辐射面积达到900万亩。利用中央农机购机补贴资金3000多万元,补贴购机(电)动喷雾器和太阳能杀虫灯3万多台套;新增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626个,统防统治面积达到2928万亩次,专业化防治率达到20%;推广小麦药剂拌种技术,主产区60%以上面积实现了带药下田。全年共推广粮棉油轻简化栽培技术2800万亩,扩大210万亩,亩平节本增效100元左右。启动实施新一轮“菜蓝子”工程,首次将蔬菜大棚设施纳入农机补贴,新增设施蔬菜面积3.8万亩,大灾之年抗灾增产效果明显。由于科技支撑有力,大部分作物单产都有所提高,其中水稻亩产529.4公斤,提高19.9公斤,创历史新高;玉米亩产335公斤,提高7.5公斤,为历史第二高;棉花亩产71.7公斤,提高6.2公斤;蔬菜亩产2050公斤,提高74公斤。

五是板块基地稳步发展。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,各地大力加快板块建设,种植业正在由单家独户分散经营模式向集约化管理、专业化生产、机械化操作、精量化投入转变。以武汉为中心,云梦、东西湖、黄陂、新洲、嘉鱼千里蔬菜长廊加速形成,喷灌、微滴灌、工厂化育苗等设施栽培渐成规模;以四座茶山为中心,五峰、夷陵、鹤峰、咸丰、英山名优茶、生态茶、有机茶基地不断壮大,机摘、机采、机制等现代化生产技术渐趋成熟;以两个库区为中心,夷陵、秭归、老河口“三大名果”齐头并进,开心整型、覆膜增糖、打蜡抛光等技术增效明显。不仅板块基地上规模,而且标准化生产有突破。农业部对我省进行了4次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,总体合格率98.7%,比上年提高0.2个百分点。到2011年底,种植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434.6万亩,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认证总数近2000个,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多个,“三证一标”产品总产值超过400亿元。

六是市场监管有力有序。继续深入开展“种子执法年”活动,重点加强了杂交稻种子纯度鉴定,全年共组织海南鉴定6500多份,安排正季种植8000多份,利用SSR分子技术检测两系品种300多份,根据鉴定预警劝退种子近100万公斤,立案查处违法违规行为600余起,没收假劣种子30万公斤。根据《湖北省植物保护条例》,发放农药经营许可证2000余份,核发植物检疫登记证11640份,完成农药质量检测738份,抽检合格率、标签合格率分别达到85.3%和87%。大规模开展了肥料打假以及水溶肥料市场整治活动,抽检肥料样品1000个,立案查处81件,确保了肥料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。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。

二、创新工作思路,推进农业强省建设

我省农业“大而不强”,在种植业方面主要表现为粮棉油、菜果茶等大宗农产品品类齐全、质量上乘,论产量在全国排位居前,粮食第十、棉花第四、油料第三、蔬菜第六、水果第九、茶叶第四,总体规模比较大。但产业链条不长,品牌不响,比较效益不高,市场竞争力和富民能力不强。农民收入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与湖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相称。建设农业强省是我们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。为此,种植业要在创新工作思路上狠下功夫。

(一)精心谋划高效农业。“增效”是“强农”的根本。对高效农业,我们讲了多年,但“突破”之举不多,有的简单地认为就是“什么赚钱种什么”,结果往往是“种什么就什么不赚钱”。我们要从三个层面精心谋划高效农业。在宏观层面,要精心规划和持久建设优势作物产业带。事实上,很难找到我们所期盼的、能持久的高效作物,只有适应区域特点的优势作物。把优势作物做大做精,建设优势作物产业带,就能形成相对持久的高效农业。我省现阶段优势作物产业带的基本格局大致是:平原岗地稻棉带,北麦南油城郊菜,四座茶山(武陵山、秦巴山、大别山、幕阜山)三条水果带(长江柑橘带、汉水砂梨带、316国道桃枣带),东桑南麻西药成板块。宜昌的柑橘、茶叶产业近些年快速发展,就是建设高效农业成功一例。在优势带内把优势作物尽可能做强,在非优势带要“忍痛割爱”。“跟风”种植,分散经营,急功近利,不可能有高效农业。在中观层面,要大力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业化经营体系。整合力量,建设高标准农田、安全菜园、精品果园、生态茶园。扶持农业企业和农合组织,提高组织化、产业化水平,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。在微观层面,要选准和推广高效模式和增效技术。优质稻、精品果、名优茶、特色菜、专用马铃薯、菜用饲用玉米等,增效的潜力比较大。发展设施农业、多功能农业、循环农业和节本农业,也是建设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。

(二)大力开展科技创新。我省种植业科技创新要突出三个重点。一是优良种子“育繁推”科技创新。目前,水稻、小麦、玉米、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本省品种少,应用率不到40%,长期依赖外省供种。这种局面不仅在保生产安全方面提心吊胆,而且极不利于夺优质高产。比如,应用脱毒马铃薯良种,可以使马铃薯单产大幅度提高,甚至翻番。二是防灾减灾科技创新。我省是农业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地区,旱涝冷热、病虫风雹,一项不少。对于农业灾害,我们往往是抗灾救灾措施多,防灾减灾措施少,风险大,成本高,疲于应付。建立在多灾基础上的农业是很难强起来的。因此,要加强防灾减灾科技创新。各地应对种植模式作农业灾害风险评估,据此安排生产布局,早做预防,从容应对。对频发重发的灾害,要研究对策。旱灾多的,水路不通走旱路;涝灾重的,搞水生菜或水产;“病虫窝子”可轮作换茬;“冷热”无常的,调季节、换品种。发展设施农业,提高减灾能力。以色列的农业自然条件极差,但农业高产高效,靠的就是设施农业。三是轻简化栽培科技创新。要以机械化、省工省力为核心,对现行耕作制度、种植模式和生产方式进行切实可行的改革。大力推进水稻、小麦、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,从品种选择,到耕、种、管、收等生产方式要优化调整。大力推广水稻机插、旱育抛栽、集中育秧,小麦、油菜机播。积极探索油菜、棉花“矮、密、早”栽培技术。总之,在保证生产力水平不下降的前提下,要处处体现“以机代工、省工省力”的现代农业理念。

(三)全力推进品牌创建。缺少知名品牌是我省农业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近几年种植业创品牌有一些成效,但仍然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。就现代农业而言,品牌不仅是商品的标识,更为重要的是农产品的市场通行证、质量承诺书、效益放大器,还是企业的形象、消费者的记忆。农产品没有品牌就不是真正的商品,缺了名牌就不是精品。要高度重视品牌创建工作,用好“八种力”:一要彰显产品特色的魅力,不仅打质量牌、科技牌、文化牌,更要注重打市场牌。英国不产茶叶,却有世界最大的茶叶公司,“立顿”茶打的就是市场牌。二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力。品牌为市场而生,在竞争中成长。知名品牌不可能靠行政性评选而产生,要靠市场化的竞争来打造。三要借用行政推动的爆发力。在品牌创建的启动阶段,行政推动非常有效。四要运用科技创新的推动力,这是长久的动力。五要依托龙头企业的实力,包括现有实力和发展潜力。企业是创品牌的主体。六要依靠企业家的魄力。企业家有认识、有胆识,这是创品牌的关键。七要利用媒体强大的影响力。要打媒体“组合拳”,用专题、专报打动领导,用论证、论坛打动专家,用广告、展销打动消费者,“三拳”组合,缺一不可。八要抓住社会各方的注意力。要注入社会尤其是消费者既关注、又接受的要素、热词。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全省种植业要努力创建一批市场认可的品牌,力争打造一个全国知名的品牌。

(四)重视培养种植大户。发达国家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是家庭农场,但目前我们大多数农户不具备建设家庭农场的条件,既缺乏对农田、农机和农业设施投入的实力和热情,也缺乏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。比较现实的发展途径,是先从培养种植大户起步,逐步走向家庭农场。通过促进土地流转,加强政策与科技扶持,使种植大户多起来、强起来。一个家庭种粮棉油30-50亩,种果茶菜10-20亩,以农业为主业和收入来源,就应该算大户。一家几亩地,农业当副业搞,怎么也强不起来,农业企业、农合组织也带动不了。当前要做的工作,首先是调查摸底,建立大户档案,先联系起来。其次是把大户作为农业工作的主要对象,使大户成为农业联系户、科技示范户、政策宣传户和信息集散户。第三是研究制订培养大户的政策措施。培养种植大户的重点不是抓几个种几千上万亩的典型户,而是要着力抓一大批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的农户,要逐步使种植大户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。

三、突出重点,扎实抓好2012年种植业工作

(一)切实抓好粮食生产。我省已经确定2012年粮食增产4亿斤的目标,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,扎实推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,责无旁贷地挑起粮食增产的担子。首先,要优化结构。按照“北麦南油”的区域布局,进一步调减北纬31度以北地区的油菜面积,扩大小麦、马铃薯生产。襄阳、随州等地秋冬播小麦已有大幅增加,预计全省增量50万亩左右。2012年要继续加大调整力度,钟祥、安陆、麻城以北县市要早安排、早部署,争取秋冬播小麦再扩大50万亩以上。同时,适当调减低产旱杂粮,扩大玉米面积10万亩。第二,要扩大面积。重点在提高复种指数上下功夫,汉江平原、鄂东、鄂南等适宜地区要恢复发展双季稻和再生稻,通过早稻集中育秧等项目带动,力争早晚稻连作面积增加40万亩以上。要加大冬闲田的开发利用,2011年通过建立厅领导对口联系制度,一些地方冬闲田明显减少;今后,要进一步完善督办考核办法。通过优化结构、扩大面积,力争2012年粮食面积达到6280万亩,扩大100万亩。第三,要主攻单产。高产创建是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。2012年高产创建项目资金,财政部已提前预拨我省,初步安排示范片227个。各地要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,大力推进整建制高产创建,大力吸纳龙头企业、专业化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参与,大力促进高产创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,推动高产创建在更大规模、更广范围、更高层次上深入开展,示范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。

前不久,国务院首次表彰了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,我省有9个大县受到表彰,每个大县奖励1000万元;省政府受到通报表扬,奖励资金1亿元,这既是肯定,也是鞭策。“十二五”是推进强省建设的关键时期,各地要从巩固和壮大主产省地位的高度出发,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,把粮食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。特别是襄阳、荆州、黄冈、荆门等地市和47个主产县市要强化措施,狠挖潜力,争创全国超级产粮大市大县;襄阳市要加大结构调整,突出科技增产,力争2年内粮食产量过百亿斤;监利、枣阳、襄州要向30亿斤迈进,随县、钟祥、沙洋、仙桃要争取早日进入20亿斤大县行列。

(二)统筹发展经济作物。油菜是我省农业的一块金字招牌,目前地位岌岌可危。2011年夏收面积再度下滑,与湖南省的差距缩小到不足10万亩,确保面积、产量两个第一的压力很大。我省油菜发展潜力很大,当前关键是要推进农机农艺结合,大力推广油菜机播、机收技术,促进多种多收,千方百计遏制下滑局面,力争种植面积恢复到1750万亩。秋冬播,许多地方举办了高质量的机播现场,通过机械化作业,改过去分散的耕整、开沟、播种、施肥、覆土多道环节为一步完成,既省工省力,又省种省肥。枝江市问安镇3000亩连片机械化作业现场规模大,长势好。近几年,棉花市场波动较大,价格忽上忽下,农民无所适从,仍需稳字当头,适度发展,确保种植面积保持在700万亩左右。园艺作物要稳定规模,提高设施栽培比例;强化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管理,确保质量安全;对可能出现的销售难问题,要加强信息监测,抓好产销对接,及时疏通渠道,维护农民利益。蔬菜要扎实推进新一轮“菜蓝子”工程建设,抓好政策到位、征补平衡、设施配套等工作,保证800万亩菜地最低保有量逐步落实。果茶作物要突出特色,强化品牌,既要注重科技增产,更要确保质量安全,既要发展精深加工,也要提升原始产能。要大力推进棉油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,集中打造一批田间设施标准化、管理服务专业化、生产过程机械化、生产方式集约化的示范园区。

(三)加快现代种业体系建设。2011年是种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,国务院出台了《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》,省里也配套印发了实施意见,将农作物种业提升到国家战略性、基础性核心产业的高度,对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。各地要进一步深化认识,把发展现代种业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去谋划和推进,要以继续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为抓手,创新工作机制,提升管理能力,确保种子供应安全。一要抓好供种保障,要充分利用杂交稻种子工程、新增粮食产能、国土整治等项目,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、标准化、机械化、集约化的种子生产基地,稳步提高良种生产能力。要密切关注产需形势,强化市场监测,抓好余缺调剂。二要扶持优势企业,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种选育、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中的重要作用,引导企业兼并重组、做大做强。有条件的地方要鼓励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紧密结合,加快组建“育繁推一体化”企业,争取三年内打造1-2家上市公司,实现我省种业上市公司零的突破。三要强化执法监管,大力开展仓库抽查、市场检查、基地巡查等专项行动,前移监管关口,下沉管理重心,保持执法监管的高压态势,净化种子市场,维护农民利益。四要加强体系建设,省种子管理局“参公”挂牌后,很多市县也纳入了“参公”管理,没有启动的市县,要抓住机遇,争取政策,这既是依法履行行政许可、管理和处罚职能的需要,也是体系建设的需要。

(四)积极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。2006年以来,省财政每年拿出600-1000万元专项经费,用于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。通过近几年发展,取得了很好的成效,涌现出了像武穴农本植保专业合作社、孝感春晖农机专业合作社、襄阳大地丰种植业合作社、武汉科农农业服务专业化合作社等一批有实力、有规模、有理念、有效益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。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力度,将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紧密结合起来,帮助各类专业化合作组织加快发展,提高防治效果,拓展服务范围。在监测预报方面,要主动通报情况,提供防控意见,推荐对口药剂,指导做好重大病虫害的综合防控,力争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100万亩以上,其中水稻专业化防治率达到25%;在项目许可范围内,要尽量加大投入,通过农机购置补贴、中央农作物防治补助经费等资金,帮助合作组织改善条件、提升装备,增强应急防控能力;在组织服务方面,要帮助合作组织建章立制、培训技能,引导他们与农户签订植保协议,开展全程承包服务,并争取将服务范围从主要粮食作物,逐步辐射到菜果茶等经济作物。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预测,2012年长江流域水稻“两迁”害虫将偏重发生,稻瘟病、小麦条锈病、马铃薯晚疫病将中等流行,小麦赤霉病在鄂东和江汉平原有偏重流行的潜在威胁。各地要坚持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关注气候变化,完善应急预案,适时发布预警信息,全力抓好抗灾救灾,力争将病虫草害损失率控制在3%以下。

(五)着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。我省每年农作物秸秆产量3200万吨左右,其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相当于20多万吨尿素、40万吨过磷酸钙、40万吨硫酸钾。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、用工成本提高,目前田间秸秆焚烧情况越来越严重,大量有机质没有得到有效利用。潜江市通过秸秆粉碎还田和腐熟剂应用,2011年秸秆焚烧率由70%下降到了20%;新洲区将棉秆粉碎作为食用菌栽培基料,每袋转化棉秆0.7斤、生产鲜菇1.5斤;通过适当引导,秸秆利用大有可为。2012年,要依托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质提升项目,在更大范围推广秸秆综合利用。主要是提高机收标准,实行秸秆粉碎就地还田;配套腐熟剂,加快有效成分转化;推广食用菌种植,促进转化增值再利用;发展过腹还田和沼气利用,为畜牧养殖、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饲料和燃料。各地要大力宣传推广,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要整合项目,务见实效,这也是“两型”农业的重要内容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,要突出配肥供肥这一薄弱环节,突破改进施肥方式这一工作难点,深入开展普及行动,确保应用面积稳定在9000万亩以上,肥料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。

(六)突出实用技术推广。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,农业部要求开展“农业科技促进年”活动。种植业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,着力在实用技术推广上下功夫。一是抓好技术集成,将“土、肥、水、种、密、保、管、工”的单项技术综合组装,实现良种良法结合,构建科技含量高、实用性强的技术体系,发挥高产创建的平台作用。二是抓好科学防灾减灾,突出避灾、防灾、减灾三个重点环节,顺应作物灾变规律和生长规律,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。优化区域布局,做到科学避灾;加强灾害防范技术研究,做到科学防灾;加大病虫害综合防控,做到科学减灾。三是抓好节本增效,大力发展节地、节水、节种、节肥、节药技术,通过开发利用冬闲田,扩种冬种粮油菜作物,增加复种指数;通过测土配方施肥,推广使用配方肥,提高肥料利用率;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,改进药械设备,减少农药投入量;通过设施栽培,扩大温室大棚、无土育苗、喷滴灌规模,提高温光水资源转化率。四是抓好农机农艺结合,从品种、栽培和机械多方入手,有针对性地推广一批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,提高劳动生产率。水稻要通过大棚育秧和集中育秧,带动机插秧发展;油菜要进一步研发推广与机收配套的品种和栽培技术,提高机收水平。五是抓好标准化生产,要以标准园创建为突破口,加快培育生产大户、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,加快由园到区的拓展,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规程标准体系,实现全程化质量管理。六是抓好技术培训,要通过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建设,加大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,多措并举示范推广轻简化、机械化、专业化、标准化技术,提高技术到田到户率。

(七)着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。农业强省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强有力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。这几年,我们紧紧围绕这一目标,建设板块基地,打造优势品牌,推进产业化经营,粮棉油菜果茶产业的市场影响力、辐射带动力大为增强。在国内外市场加速融合、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关注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,我们要开拓视野,创新思路,坚持龙头带动,加速推进产加销、贸工农一体化进程,促进产业升级上档。要关注市场变化,适应消费需求,因地制宜调整生产布局,建设一批专业化程度高、供应能力强、特色鲜明的板块基地;要发挥龙头企业的主体作用,吸纳企业提升板块内涵,依托板块帮助企业建立原料基地,通过组织标准化生产,确保企业充足、安全的原料供应;要借鉴“采花毛尖”、“武当道茶”、“三大名果”的经验,鼓励企业联合和兼并重组,共享品牌资源,合力开拓市场,发展精深加工,延伸产业链条;要推广“春晖”模式,创新经营体制机制,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,引导龙头企业、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拓展业务范围,搭建生产和流通的桥梁。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,是一项系统工程;只有完善的、充满活力的产业体系,才能形成产品的竞争力。

(八)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。要紧密结合“三万”活动,扎实抓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实,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。2011年9月,国家提前公布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,白小麦、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每百斤均提高到102元,比2011年分别提高7元、9元和9元。各地要强化政策宣传,规范操作运行,加大监管力度,确保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基层、兑现到农户。近期,国家对我省及9个粮食大县给予了表扬和表彰,省里1亿元大省奖励也即将分配到县市,各地要尽快向党委政府汇报,尽量把奖励资金用到高产创建等生产环节。要充分利用粮食稳定增产行动这一平台,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,不断拓展投入渠道,加大扶持力度,使粮食生产的投入有较大幅度增长。在用好政策的同时,也要加强资金和项目管理,确保专款专用;中央和省将加强涉农项目的审计监察,各地务必高度重视。

同志们,种植业工作任重而道远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脚踏实地,锲而不舍,不断开创全省种植业工作新局面,为推进农业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

新年伊始,春节将至。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,工作顺利,万事如意!

成都治疗前列腺炎专科医院的排名

武汉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怎们样

贵阳正规脑颠专科医院照片

安徽治骨科医院哪家好